在软土路基上填土施工,连续的沉降观测重要。主要通过埋设沉降观测板进行路基表面沉降观测,通过地标水平位移桩地标水平位移的观测,监测路基施工过程中路基的稳定性。特殊地段,如不方便埋设地标水平位移边桩,则埋设测斜管对土体水平位移进行测量。对路基长期观测,通过对沉降成果的分析,预测路基未来的沉降量。对不均匀沉降和持续沉降,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,并控制好填土量。通过不间断的沉降测量,可以判断填土有无不良影响,若出现不良影响,应通过控制填土施工速度和更改施工工序等及时补救。根据经验,填土松铺厚度应不超过30公分。
一、观测断面及测点的布设
沉降观测板应布置在路基位置和两侧路肩位置的原地面,在上土前提前埋设。每段软土路基布设一至两个断面,软土路段长度大于150m时布设两个断面,当小于150m时,布设一个断面,在沟塘路基段上至少设置一个断面。填土过程中,沉降板的沉降速率大于控制标准,立即停止填土,增加水平位移桩测设断面数量,及时对沉降速率超标段进行处理。
沉降板
选取60×60×1cm的沉降板,碎石垫层铺砌完成,碎石桩完工后,将沉降板安置,按里程桩号,对桩号中边桩放样,安置沉降板,并保证沉降板在上去后不会发生偏移。沉降板埋设后进行一星期的零点测试,测试数据做为沉降板的起始数据。
边桩
在路基两侧坡脚50cm处,与埋设沉降板里程相对应位置,用混泥土各埋设两个边桩,固定好边桩,防止边桩丢失或上去过程中被埋,在路基以外20m范围埋设护桩,两侧两桩间距,做好记录,以便对比边桩偏位变化。
测斜管
测斜管布设在不宜埋设边桩的鱼塘,水沟等位置。填土之前应埋设,一般埋设于路堤边坡坡址处,钻机钻孔,垂直偏差1.5%,测斜管固定于地层50cm内,以保证其底部不产生水平位移,测斜管管内的十字导槽对准路基的纵横方向。采用测斜仪器测读起始数据。
观测频率
每次上土后,预压并提前测量一次数据;对填筑间隔时间较长的段落,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,有变形量接近或超过控制速率标准则要加大观测频率,减慢上去速度,增加翻晒时间。沉降观测周期个月每周一次,第2~3月每半月一次,3月以后每月一次。
二、工后沉降控制标准要求
按《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》(JTJ017-96)5.1.2条分别规定了表3容许工后沉降,表4边桩位移控制、或深层侧向位移控制量,表5沉降速率控制量,以此为标准,检验沉降观测量是否超标。若超标,则加强监控频率,增加检测断面,及时采取措施。
三、结论
通过分析沉降观测成果发现, 观测资料时间越长,精度就越高, 沉降预测就越准确,就越能作为现场施工的依据。沉降观测成果是判断公路是否稳定的重要依据,沉降观测的精度的可靠度, 将直接关系到软土路基沉降控制的成败。因此,在工程实践中重视沉降观测精度的控制。无论是处于施工期还是营运期, 沉降观测起到了确保工程质量, 合理安排施工的良好效果。
上一个:无人机航空测绘技术应用有哪些特点
下一个:水上工程测量的方法与技巧